吉首市融媒体中心4月3日讯(通讯员 周茜子)在吉首,承载着几代人夏日记忆的“峒河冰厂”已走过近半个世纪。从国营老厂到民营企业,从传统制冰到现代冷链,这家老字号在吉首农商银行持续二十年的金融支持下,完成华丽转身,成为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动样本。
清晨的乾城大道,“吉首市峒河冰厂”的招牌在朝阳下熠熠生辉。62岁的彭爱兰像往常一样巡视着近千平方米的冷库,智能温控显示屏上"-28℃"的字样格外醒目。这个曾经以“冰棒!雪糕!”叫卖声深入人心的老品牌,如今已发展成为湘西地区最大的冷链企业之一。
时光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营峒河冰厂的泡沫箱冰棒是吉首人消暑的必备。2000年国企改制时,下岗女工彭爱兰毅然接手这个濒临倒闭的老厂。"当时就像接了个烫手山芋,"彭爱兰回忆道,"当时的峒河冰厂已经不是国营企业,又有哪家银行敢向相当于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贷款呢?"
转机出现在吉首农商银行。时任行长的宿秀发多次实地考察后,用土地抵押发放280万元贷款。"宿行长说,不能让老品牌在我们手上消失。"这笔"救命钱"让冰厂在乾州新区重获新生,也开启了银企长达二十年的合作佳话。
2010年,彭爱兰注册成立吉首市鑫立冷饮公司,完成从作坊式生产到现代化企业的蜕变。企业先后拿下和路雪、雀巢等知名品牌的地区代理权。随着女婿左成加入,企业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建立起覆盖湘西的冷链物流网络,生意越做越大。
"去年我们申请'湘再担'贷款时,农商行三天就完成了审批。"左成指着新改造的智能冷库介绍,这300万元技改资金让制冷温度达到冷链标准-28℃。如今企业拥有上千台冷柜和全智能制冷冷库,服务网点覆盖湘西各县市。
在峒河冰厂的展示厅里,老式冰棒箱与新式冷柜相映成趣。彭爱兰说,她特意保留了原来的厂牌,"这是我们的根"。从280万到300万,从拯救危机到助力升级,吉首农商银行用持续二十年的金融陪伴,诠释了"地方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深刻内涵。这种跨越周期的金融支持,正是民营企业最需要的"定心丸"。
一审:杨荣帆
二审:张远思
三审:向军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茜子
编辑:周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