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吉首市:依托文旅资源 积极推进“四共” 引领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4-11-19 09:30:34 字号: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和湖南省内民族地区唯一的县级市,域内居住着汉族、苗族、土家族、白族、侗族、瑶族等4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72%,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作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天然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浓郁深沉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文旅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吉首市围绕打造“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抢抓共同现代化试点契机,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各项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以文旅赋能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旅游促“三交”重要作用,大力实施“文旅+”战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出一条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引领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共融中走向社会主义现代的路子。

1.png

“新时代红色地标”——矮寨大桥。

服务设施共建,促进文旅产业与民族地区发展相得益彰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重点改善消防、排水、充电桩、燃气、强弱电入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完善停车场、便民农贸市场、文体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实现老旧小区功能改善、品质提升、文脉铸魂;紧盯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主阵地,加快推进相关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焦柳铁路城内段迁移等重大项目相关工作;不断完善高铁新城市政功能,加快把高铁新城打造成为“湘西新门户、城市新中心、产业新高地”。

2.png

吉首高铁东站。航拍图

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基础,以坪年村、岩科村、中黄村、洽比村等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重点,统筹“政策、规划、产业、项目、资金”,打造“洽比河流域共同现代化示范点”和吉首市和美隘口“百里茶廊融合发展”片区。目前,该片区已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余万元,撬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资本投入2092万元,“样板”成效初显。

3.png

建设中的洽比河流域共同现代化示范点。航拍图

将峒河流域营庄社区、大田湾社区以及乾州街道内四处自然水域改造为天然浴场,完善停车场、更衣间、遮阳棚、安全救援等配套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营庄社区、大田湾社区两处滨河浴场建设完工,满足2万余市民的“亲水”需求,获得热烈反响。

4.png

天然浴场。航拍图

今年来,吉首市将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合作院校中南民族大学的精心指导下,制定《吉首市国家级共同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依托文旅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竭力为各族群众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条件。

社会秩序共治,提升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配合修改完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内容写入条例。做好《吉首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峒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制定了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

创新城市市容环境治理模式,出台《吉首城区潮汐摊区(点)设置管理办法》,允许摊贩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经营活动,变“堵”为“疏”、由“禁”改“请”,设置“潮汐摊区”、瓜果临时疏导点等,提供摊位超480个,为600余名流动摊主提供了经营场所。

全面解决“停车难、停车贵”及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持续推动辖区机关院落免费对外开放,划设固定时段潮汐停车区域,对所有停车场差异化推行免费停车时段“五个延长”,大幅下调城区公共停车收费标准,预计全年至少为市民节约停车费用5000万元;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设立交通护学岗,以交警力量为主、社会力量为辅,为学生安全上下学保驾护航,尤其是吉首市第八小学“女子护学岗”,成立7年,服务7年,坚守7年,志愿服务4000余小时,校园周边交通事故逐年递减,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先后获评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湖南省妇女联合会授予的“湖南省巾帼文明岗”、湖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授予的“湖南省文明交通优秀护学岗”等荣誉称号。

5.png

女子护学岗。

近年来,吉首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政策措施出台、项目建设与是否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紧密挂钩,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持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成果共享,多路径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进医共体建设,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抽调临床专家组建巡回医疗队,到各村镇、社区,共开展巡回医疗24次,服务群众约6000人次,双向转诊患者约450人次。出台《吉首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六个方面的统一管理制度与“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耗材保障、双向转诊、公卫服务”五个方面上下贯通的管理机制正在紧密筹划。

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推进茶博园、采茶制茶体验基地建设,全市现有茶园15.5万亩,覆盖10个乡镇102个村,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以上,带动3万余人稳定就业,2.3万建档立卡户因茶脱贫,1万余农户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03元、同比增长7.1%。

推广“订单农业”新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国资平台公司与全市11个乡镇街道签订协议,发展“订单式”蔬菜种植,蔬菜的品种、面积由公司统一规划,并统一提供幼苗、化肥以及技术指导,最后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市场价低则按照基准价收购,避免“菜贱伤农”,蔬菜价格有兜底、土地利用更集中、技术指导更专业,农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签订螺丝椒、土豆、南瓜等蔬菜订单3300余亩,已收购土豆19万斤、辣椒3.5万斤,销售额20万元。下半年,订单白菜预计推广订单面积3014.7亩,综合产值近3000万元。公司投入、政府牵线、市场回收,一系列“联农惠农助农”的组合拳,不仅富了群众的口袋,也让传统农业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6.png

隘口村万亩茶园。

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拉通一条连接矮寨大桥、德夯苗寨、吕洞山等多个A级旅游景点,将33个“土乡苗寨”村落串珠成链、贯通黄金茶核心产区的“最美茶旅公路”,58条城乡客运线开进土乡苗寨,159个村,8万多村民“抬脚就上车、到站即进门”,农村的瓜果蔬菜当天即可新鲜直达,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温暖连接。

7.png

行驶在“最美茶旅公路”上的城乡公交。

近年来,吉首市围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主导产业,逐一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短板,在创新和融合中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相继荣获“ 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湖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1.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04亿元。文旅赋能,赋予的不仅是吉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更是四十余万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无限可能。

各族群众共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深入人心

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面向市直单位干部、民主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营经济代表等开展培训。对景区、城市主干道、广场、高铁站、汽车站、大型商超等人流汇集场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氛围进行提质升级,扩大社会面宣传。在景区的设计中,巧妙融入各民族共有的文化象征与形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巧妙融入景点展示和导游解说词之中,使各族群众在游览过程中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五个认同”。

推动构建互嵌式社区,在乾州街道古城社区等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态化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发展,先后评选表彰模范楼院、模范家庭、模范商铺123户,模范个人42人,古城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文旅+”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文旅+体育”,连续举办“矮寨公路奇观自行车公开赛”“湘西黄金茶杯”自行车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品牌和民族形象;推进“文旅+非遗”,依托全市6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03名非遗传承人,常态化开展“苗族四月八”“清明歌会”“钢火烧龙”“乾州春会”等民俗文化活动,打造“吉首国际鼓文化节”代表性节庆品牌,在赓续非遗中绽放民族团结之花;推进“文旅+研学”,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为载体,打造“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今年以来,全市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研学团队55批次,研学人数超32万人。

8.png

矮寨公路奇观自行车公开赛。

近年来,吉首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促进各民族深度融合为目标,开展各项文化体育交流活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吉首市的共同现代化之路,是一条文旅融合、民族共荣的创新之路。将共同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挂钩,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与精神”四对关系,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嵌入。展望未来,吉首市将继续以文旅产业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辅相成,让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描绘民族团结与繁荣发展的新画卷,向着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稳步前行。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石玺 石一悦

编辑:周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