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融媒7月31日讯(记者 段锦仪)“党和群众的需要,就是我冲锋的阵地,既然不能继续扛枪守护祖国安宁,那就换一个阵地,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吉首市石家冲街道庄稼村时雪亭是一位有八年党龄的退伍军人。2017年当脱下军装后,他放弃外地安逸舒适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振兴带头人”,让家乡的小山村迎来了大变化。
牛刀小试露锋芒
八年的军营生活,铸就了时雪亭坚忍不拔的品德。2017年,从部队退伍返乡的他,和所有复员战友一样,对未来也有一段迷茫时间。是选择外出打工?还是在家乡自主创业?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时雪亭开始认真勾勒未来的蓝图……经过反复思考,时雪亭依然选择留在家乡创业,坚定要做好家乡的这名“乡村振兴带头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时雪亭接触到了草莓种植,经多方实地考察和学习后,时雪亭发现庄稼村的草莓味道“巴适”、草莓种植业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高。同时,草莓种植也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可以为家乡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于是,时雪亭选择了草莓种植,围绕农业农村寻找机会,寻找出路。
时雪亭在草莓基地挖土。
“没人干我就先干!” 2019年,时雪亭先承租了两亩农田,小面积的进行草莓种植。
创业初期,时雪亭遇到了不少困难,创业资金不足,草莓种植技术欠缺,人手也不足……但他毫不气馁,拿出了退伍军人敢拼搏、勇担当的精神。对草莓种植技术“一窍不通”的他从零学起,虚心向他人请教,只要有机会就报名参加培训。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他在草莓大棚里一待就是一天。
时雪亭带领村民一起种植草莓。
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付出总有回报。时雪亭第一次试种就成功了。这一年,他不仅把投入的本钱都挣了回来,还净挣了2万多元。很快,时雪亭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果园迎来了产销两旺开门红,来大棚采摘草莓的客人络绎不绝。
返乡创业谱新篇
“可以说,我回乡创业就是从一颗草莓开始的。”说到这里,时雪亭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也是从一颗草莓开始,他遇到了此生一路同行的人。
时雪亭妻子施洪珍。
施洪珍是时雪亭的初中同学,也是坪朗村苗拳大师施富登的唯一一名女传承人。在一场同学聚会,两个年轻人重新遇见,交谈下来,同一个“山野梦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时雪亭与妻子施洪珍。
婚后,时雪亭和妻子大胆的扩大了规模,2020年成立蓝田草莓农场,经历许多波折,他也在学习、探索和实际操作中不断将果园做大做强。截至目前,时雪亭已经流转土地30余亩,建设了两个草莓园区,每年可销售草莓80余万元。
时雪亭的蓝田草莓农场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雪亭并没有满足于自己个人富裕的小日子,而是琢磨怎样把市场需求与家乡实际相结合,带领广大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时雪亭同村干部们开始说服当地村民种植草莓,经营大棚,并手把手向有意种草莓的村民传授种植技术。
草莓农场工人石金满
“我在这里干了三年,家离草莓农场步行只需要10分钟。像我们年纪大了不能外出打工,能在自家门口赚钱实在太好了!”在草莓棚里做工的石金满笑呵呵的说。在时雪亭的农场里,吸纳了十多人的劳动力,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多岁的老人。
时雪亭指导村民种植技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使草莓园取得更大发展空间,时雪亭在引进新品种、掌握新技术的同时,还创新销售方式,着力打造“草莓夫人"这个品牌,并专门设计自己的商标和高档礼盒。
草莓礼盒(资料图)
“现在的品种有火热的红颜,还有备受追捧的草莓‘贵族’粉玉。”时雪亭说,每个品种都是他精心挑选的,不仅口感香甜,而且外形美观。
成熟后的草莓(资料图)。
蓝田草莓农场是周边农旅结合的亮点名片,也是退役军人时雪亭的梦想舞台。从退役军人到果园农夫,时雪亭与草莓结下了斩不断的情缘;从为家的“小愿”到为村的“小愿”,找到方向的时雪亭内心充满了干劲。
豪情万丈奔未来
草莓做出名气后,时雪亭又租了农场周边的两亩荒地,开垦分割成小菜园,出租给想要体验种地的人。“大多数都是家长带孩子来体验种菜的乐趣。”在时雪亭的眼前,翠绿的菜畦展现出勃勃生机。
时雪亭爱琢磨,2022年恰比河旅游公路铺了炒砂,从这里去各个传统村落玩的人越来越多,他看准时机,在家里开了庄稼村第一家农家乐,开业就一炮而红。
时雪亭的农家乐“自家小院”。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又开了四五家农家乐,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32岁的向梅之前在时雪亭的农家乐工作,看到红红火火的生意,她便产生自主创业的念头,今年6月底也开了自家农家乐,时雪亭夫妻俩热心的给她传授方法、指导技术。
时雪亭夫妻俩和向梅(中)。
一直以来,时雪亭一直致力于发展休闲农业,目前,园区可提供草莓采摘体验,共享菜园认领和农家乐餐饮服务。
现在,憨厚的他负责草莓农场,乐观开朗的施洪珍负责农家乐,两口子分工明确,一家子的生活越来越好。
“我要把这里打造成吉首的后花园,不仅有吃的、玩的,还要有住的,建民宿是我未来五年的计划,把庄稼村更多的人带富一起。”对于下一步打算,时雪亭充满信心。
脱贫不忘党恩,家富不忘报国,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不光要自己富起来,还要带动邻里乡亲共同致富。在退役军人时雪亭身上,既有鸿鹄般不息的壮志,又有根植于心底的浓浓“乡愁”。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吉首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续写军人本色,发挥军人优势,勇当“排头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强劲动力。
一审:邹婵
二审:李琨
三审:赵欢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