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改造和发展教育事业】
2021-05-08 09:28:32 字号:

1946年,乾城县有小学74所,在校学生3156人,教职员工197人。1949年,湘西发生“三二”事变,乾城城乡一片混乱,全县8所中心国民小学,54所保校,除乾州、所里2所中心国民小学外,其余先后停办。

中共乾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刚一成立,就着手开展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工作。1950年1月,设立县人民政府教育科,集中全力创造条件促使各学校迅速开学复课,并按照“恢复学校、维持现状,对旧教员进行思想改造"的方针政策,进行公立学校接管和私立学校改造。原有教职员工一律留用,废除家长式的学校管理制度和反动的训导制度及打骂学生的体罚教育,成立学校管理委员会;取消或改革陈旧落后的课程和教材,开设政治常识课,使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本;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诱导启发式教学。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自1950年初至1952年底的三年中,县委利用寒暑假举办6次教师训练班,组织教员和失业教师学习,进行新教育方针、阶级观点、为人民服务观点和爱国主义教育,改造旧思想。1950年春节期间,在乾州举办150人参加的中小学教师训练班,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进行思想改造,稳定思想情绪。1951年1月,举办小学教师寒假讲习会,参加学习171人,进行时事政策、办学方针及工农教育的学习,介绍典型教学经验。学习中,中南湘西少数民族访问团潘琪团长作了“教育政策和民族政策几个问题”的报告,阐述教育方针和任务及具体贯彻的做法。在讲习会上,还讨论明确了私塾改造办法,使其逐渐改造为新型小学。

1950年1月,县人民政府接管省立十三中,任命4区副区长王成儒为代理校长兼校管理委员会主任。2月15日,将各中心国民小学一律改称为区乡中心小学,任命了各中心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

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乡学乡办、村学村办”的指示,向劳苦群众宣传“学校还老家”和穷人掌握文化的重大意义,组织大家进行“文化诉苦”,痛诉旧社会劳动人民不识字的种种苦难,打通思想,启发提高办学的积极性,筹集资金,办好学校。不少学生家长踊跃参加筹资办学,纷纷送来“学米”或“敬师米”。到1950年下学期,全县先后恢复和新建11所中心小学、40所村小,小学生人数达1915人,其中苗族学生191人,占9.97%。

1951年,乾城县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劳苦群众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学习文化的要求日趋迫切,群众办学热情高涨,自愿献工献料,修建新校舍,修补旧学校,添制课桌椅及其它教学器具,尽力帮助学校解决困难。二区中黄乡七村,在政府拨发建校补助费250万元后,全村苗族同胞投工投料折合人民币115.59万元,用3个多月时间,修建了一栋2层楼房的新校舍。各乡建立“教育委员会”,负责筹集教育经费,使教师安心努力地教书。农会干部和学校老师积极开展劝学活动,动员工农子弟入学读书,学校免收其学费,农会还为贫苦工农子弟解决买书费用。因此,家长都愿意将子女送到学校学习,学生人数剧增。是年下学期,小学发展到93所,学生人数达9131人,其中苗族学生4241人,占46.45%,教员255人。

1952年4月,全县土地改革胜利结束,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生活安定,生产热情高涨。为了在文化上彻底翻身,纷纷送子女上学读书。这年下学期,全县小学发展到127所,学生人数12546人,教职员工397人。

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教育向工农开门”的方针,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开展冬学工作的指示》精神,组织各区乡办冬学。1950年冬,县政府举办全县冬学师资训练班,向群众宣传冬学的意义。通过文化诉苦,激发了群众学文化的热情,踊跃参加冬学学习,仅四区就有冬学学员2797人。冬学以时事政策教育为主,结合文化知识学习,教材采用“冬学课本”和“农民文化课本”。为鼓励群众参加冬学的积极性,推动冬学的发展,1951年4月,召开全县冬学工作总结奖励模范会。出席会议的有模范学员64人、模范教师14人及各中心小学校长、区文教助理13人,共91人。会议总结交流办学经验,宣传介绍模范事迹,评选表彰特等模范学员2名、甲等模范学员21名、乙等模范学员41名。到1951年底,全县有冬学189所、244个班、7276名学员、296名教员。学员中,苗族学员占27.3%,女学员占36.8%。全县还办了23所工农夜校,有学员1007人。1952年,办农民夜校94所,有学员5194人,转入常年民校77所、4593人,有群师156人,兼任教师124人。办识字班17所,有学员601人,教师33人。

今日红色大事记: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6/434703/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