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推广农业增产措施】
2021-04-27 16:48:12 字号: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增加粮食产量,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扩大播种面积。县委号召农民积极开垦荒地,奖励开荒造田,规定熟荒3年、生荒5年不交公粮,谁垦谁种谁收。粮食作物面积连年扩大,产量逐年增加。1950年,播种面积14万亩,1951年增至15万亩,1952年增至16万亩,比1950年增长14.29%。1950年种植经济作物11100亩,1952年增至17900亩,增长61.26%。

二、推广优良品种。解放初期,乾城农民水稻种植的品种多为麻谷、贵阳粘、云南粘、安徽粘、金粘等,产量低。1951年,县农业部门由外地引进万粒籼、南特号等良种,在县农场进行试种,均表现出生长良好,成熟期早,产量高的特点。1952年种植80亩,亩产比本地品种增产20%。1953年,全县重点推广万粒籼,获得了丰产,雅溪乡劳模张隆庆的试验田亩产干谷达718.35斤。这些优良品种深得农民喜爱,逐步在全县推广开来。

三、改进水稻栽培技术。一是推广盐水选种、稀播壮秧、合式秧田、适当提早播种插秧季节。盐水选种选出的种子壮实,秧苗壮、烂秧少。稀播秧苗长得壮,转萖快,生长茂盛。合式秧田便于管理。农民播种时间由谷雨前后提早到清明前后,插秧及收割时间也相应提早了,从而避免尾旱及病虫害,保证水稻增产。二是改善秧田管理,培育壮秧。进行秧田施肥,合理灌溉,防止烂秧,使秧田生长粗壮。三是推行秧田深耕,小萖密植,浅插。耕田普遍做到四犁四耙,旱田五犁五耙。插秧密度比往年密了1至2寸。四是中耕除草,合理灌溉,多施肥料。中耕结合除稗、扯草、治虫。在水源好的田推行浅水灌溉。另外,还号召农民多积肥、合理施肥,施肥量超过往年很多。1952年4月,县委领导全县开展一次突击积肥运动,10天时间积肥9907万斤。后来发现积肥不平衡,积磷、钾肥少,还有一部分白水田。全县又开展了一次烧草木灰活动,大积磷肥、钾肥,消灭白水田,保证了农田丰产。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5/434754/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编辑:张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