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深挖红色资源 书写吉首新时代党史
2021-04-26 17:25:54 字号:

近年来,吉首市立足厚重的红色文化,深入挖掘革命历史人物和故事内涵,盘活红色资源,讲好吉首故事,努力打造全国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立足资源特色树立吉首属地红色标杆

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吉首市主导先后建设了吉首烈士公园、麻扎鱼梁解放军墓地等一大批红色革命教育纪念地。投入2700万建成的烈士公园是吉首市唯一一个系统展示鸦片战争以来吉首人民的抗争史、革命史、英雄史、奋斗史的革命烈士纪念基地,展示了人民英烈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坐落在泸溪与吉首交界处的麻扎鱼梁解放军烈士公墓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全体指战员在剿匪战斗中不怕牺牲,连续奋战的英勇事迹,展现了革命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几处红色基地吸引了大批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和中小学校。

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吉首市结合生态文化旅游,将矮寨大桥确定为吉首市唯一入选的湖南省党史教育基地,每年前来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的党员干部达3万人以上,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来,州市各级党组织围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在此开展学习教学,进一步使党史学习教育走进乡村,落地一线。现已形成展览参观、研学游览、线上线下等多样化推介展览方式,红色教育在吉首遍地开花。

深挖红色资源助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结合吉首丰富的红色资源,吉首市在深度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推动文化产业方面积极探索,围绕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开展了丹青镇清明歌会、苗族挑纱、苗族鼓舞等非遗项目融入红色元素,77岁的苗族挑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符小香。绣制一幅长5.5米,宽0.4米印有“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挑纱作品。市文化馆创作了音乐情景剧《苗寨喜事》、情景诗朗诵《可爱的中国》、歌曲《土家苗寨敬茶歌》等系列红色文创产品,其中《苗寨喜事》在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欢乐潇湘”全州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中荣获金奖,全州文艺汇演暨文艺创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特色对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

丰富红色文化呈现形式,吉首市依托道德讲堂打造最美系列人物颁奖,讴歌新时代劳动者,弘扬身边劳模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志初来到矮寨镇排兄村与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座谈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村民石六凤现场即兴演唱了一首苗歌,歌颂了对党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大批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教育培训、演艺娱乐等形态多元组合的文化产品,产生了叠加效应、溢出效应,助推了精准扶贫。

发扬红色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发挥红色旅游潜在综合功能优势,吉首市把发展红色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作为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之一,坚持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各村围绕资源优势,通过红色文化的创新“活化”,拉长了红色产业链条,老百姓实现了就近增收致富。市委市政府按照“品质立茶、品牌立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湘西黄金茶”公共品牌。目前,吉首“黄金茶”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2.3万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排兄村的高山金秋梨园,从700多亩梨树发展到现有的1500亩,年产量80万公斤,产值达三百余万元,带动周边1000余人致富。为实现涉农商标助推农民脱贫致富,吉首市大力推广“地理标志+涉农龙头企业+农户”“协会+地理标志+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商标+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产品—商标—产业”的黄金链条,仅“湘西黄金茶”地标产业链,2020年就实现综合产值8.7亿元。

产业兴,则百姓富。截至目前,吉首市全市共有有效商标3487件,其中涉农商标2149个。注册商标使吉首市的农副产品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湘西黄金茶”、“白云贡米”、“矮寨高山”金秋梨、“坪朗豆腐”等一批“叫得响、销得旺”的特色农产品商标品牌,正昂首阔步迈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洁 吴有丽

编辑:张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