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全县第一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县委、县人民政府立即将农村工作转入以生产为中心,召开区长、区委生产助理扩大会议,传达专属生产会议精神,汇报农业生产情况,布置生产任务,打通和扭转干部思想,使之重视生产工作,会后,逐级召开区、保干部会、农代会、片保会、保民会及各种小型座谈会,贯彻生产方针和任务,宣传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布的《春耕生产十大政策》,使广大农民了解党的农村政策,懂得“保护农民在土改中既得的胜利果实”、“保证田地谁种谁收”、“借贷自愿”、“雇工自由”、“奖励劳动致富生产发家”等政策,解除思想顾虑,提高生产积极性。4月,省立十三中两次组织师生108人,组成9个宣传队,深入农村宣传《春耕生产十大政策》。下旬县委召开区委扩大会议,汇报检查前段生产,纠正和克服对生产不重视、放任自流等错误思想,研究加强春耕生产领导的办法。月底召开的一届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号召和动员春耕生产,贯彻生产政策,布置生产任务,讨论搞好生产的办法。
4月8日,成立县生产委员会,县长为主任,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劳模代表为委员,统一领导生产,各区、保也先后成立生产委员会,分层负责。各区还设生产助理,保农会有生产委员。县区都确定生产重点,采取“掌握重点、推动全面”的方法,总结推广点是哪个生产经验,带动面上工作。5月,县委抽调13名干部,到一、二、三区帮助生产工作,县委书记陈玉楼、县长王聘三、组织部长武耀分别深入到四、三、二区,检查生产情况,指导区里生产工作。
6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生产会议,出席会议152人,总结检查春耕生产,布置抗旱治虫、抢种抢播。会后,从县直单位抽调19名干部,与专署派来的16名干部,组成5个抗旱突击队,由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带队,组织群众抗旱抢种。7月,又运动员小学教师训练班29人下保做抗旱工作。9月,召开全县扩干会和一届五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区农代会,布置秋征和秋冬生产。会后运动员组织群众,完成秋征任务,秋播面积达5万多亩。
1952年4月,土地改革全面结束后,全力转入生产。4月4日成立县生产办公室,由县人民政府建设科及银行、贸易、合作社等部门组成,抽调4名干部专抓,县长亲自领导。各区由区长、农会主席负责领导生产,抽出38个区干部抓生产,把干部编成小组,分片包干负责,定期汇报交流经验、检查布置工作,切实加强对生产的领导。5月,县委对生产工作作出8项指标,强调提高干部领导生产的能力,教育干部虚心向农民学习各种农业生产知识,并对组织农业生产、保证丰收,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土改结束后,一些干部对弄吨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产生松气退坡思想,县委、县政府自春耕开始,就召开各种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生产的指示,布置生产工作,着重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随时进行战地整风,整顿生产队伍,整顿干部作风,强调领导带头,深入下去,执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检查推动生产。同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利用标语、黑板报、大字报、宣传画、广播筒、幻灯、演讲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生产“十大政策”,开展爱国丰产运动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县委、县政府组织生产检查组,经常下区、乡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推动生产。同时,开展群众性的评比、参观、竞赛活动,组织宣传学习湖南省的全国劳动模范李呈桂、田启发、唐纯银的先进事迹和丰产经验。8月,各区选送10名劳模到溆浦参观农业生产典型,组织农民代表26人到一区六、七保参观丰产稻、丰产棉及水利情况,五区组织77名农代会代表,参观七保劳模张兴光栽插的丰产稻。通过评比、参观的自我教育,互相学习,交流生产经验和办法,打破农民的保守思想,提高耕作技术,增强丰产信心,促进了丰产运动。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5/434752/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