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平抑市场物价】
2021-04-23 09:07:20 字号:

1950年初,在春节来临,市场转旺,投机商趁机抬价之际,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大批物资,平价抛售给平民百姓。成立不久的县贸易公司,即成为抛售物资、平抑物价的主角,在很短的时间里,向市场抛售大米17.62万斤,面粉400斤、食油646斤、食盐23460斤及大批日用百货,为乾城人民安详、快乐地度过解放后第一个春节提供了物资保证。春夏之交,少数不法商人操纵市场,抬高物价,县贸易公司根据沅陵和辰溪脾价,以92%和95%的折扣,低价大量抛售货物,给投机商人以迎头痛击。该公司当年销售额125596万元(旧币,下同),1951年销售额上升为181495万元,增长44.5%;1952年销售额为341456万元,又比上年上升88.14%,1951、1952两年间公司共供应粮食、食油、食盐、布匹及日用百货百余种货物,价值1214159万元。

市场物价的稳定,当时主要取决于粮食市场的稳定。1949年11月,乾城县人民政府成立时,即设立财粮科,负责管理全县财政收支核算,征收公粮及发放供应粮食。1951年4月,县财粮科析为财政科和粮食科。1953年4月,成立县粮食供销公司。4月至6月,公司共销售大米261.4万斤,保证了市场粮价的稳定。为扭转粮食市场混乱现象,防止不法商人囤积居奇,保证粮食购销任务的完成,7月初,在吉首、乾州和溪马镇设立粮食交易所,负责粮食购销,禁止粮食外流,规定除粮食供销公司和合作社外,凡购销粮食一律通过交易所进行交易。同时,进行粮食商贩登记,控制私商抢购粮食,对抢购囤积粮食者予以处理。吉首联营、复成几家商户为牟取暴利,竞囤积了7万多斤黄豆、3万多斤绿豆,对县内粮食市场造成严重影响。粮食科调查发现后,立即作出对这批黄、绿豆不许外运,全数转售粮食公司和合作社,取消联营、复成等户经营粮食生意资格的处理决定。另外,对豆腐业、面粉业采购原料,采用按月计划核定,按比例依章程采购。8月,成立粮食收购委员会。1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全县城乡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发动农民出售余粮。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粮食市场的管理,对于稳定市场物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土改结束后,人民生活好转,市场需求量增加,加上湘西苗族自治区和县级机关的兴建,资金物资投放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市场经济日趋活跃。部分唯利是图的商人,投机取巧,择肥而食,抢购销路好的商品和国营商业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对国营公司暂时短缺或供应一时断档的货物,则趁机抬高物价。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一方面加强市场管理,进行核价、议价,控制私商抢购紧俏物资,打击处理囤积居奇行为;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货源,大量供应市场急需商品,确保市场稳定。1953年4月,在乾州物资交流会上,3天内销售大米122741斤、食油495斤、食盐8909斤、枯饼19237斤及大批日用南货、百货、布匹等总值22370万元。1953年上半年共销售大米434.59万斤,90%以上是由国营公司供应的,把包括粮价在内市场物价有效地控制在平稳的范围内。

1953年8月下旬,县政府财经委员会与贸易公司、供销合作社召开全县工商干部及计划、业务负责人会议,讨论分析市场发展情况,做好摸底工作,积极组织货源,确保秋冬市场物资供应,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的需要。会后,贸易公司、供销合作社与私商积极展开秋前采购,以保证秋后市场供应。三季度在乾州市场供应218床晒簟,80架戽桶、5219担箩筐、4万副筐绳等农具,而且价格稳定,满足了农民的秋收需求。

中秋、重阳双节,仅乾州、溪马两镇就供应猪肉2.26万斤、鸭子2万只、食糖1634斤,满足了群众的节日需求。

通过以上工作,收到良好效果。打击了投机商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有效地控制物价波动局面,保障了民主改革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今日红色大事记: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5/434749/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