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瞬间风云: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举行】
2021-03-30 09:44:23 字号:

为了发扬民主,保障全县各界人民享有当家做主和参政议政的权利,加强人民政权建设,使人民政府更加密切联系和依靠各阶层人民,推动各项工作,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前,中共乾城(吉首)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在1950年4月至1954年2月近4年时间里,共组织召开了3届12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的一种过渡形式。

出席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条件为历史清白,工作积极,为人正派,群众拥护。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赞成《共同纲领》,年满18岁的公民,除患精神病及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不分民族、阶级、性别、信仰均有候选代表资格。这些规定,保证了代表的广泛性和先进性。第一届第一次会议的代表,多数是由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各阶层监督选举出来的。但因时间仓促,代表单位不多,代表地域只限乾州、所里两镇。第一届第二至六次会议的代表,在土改及反霸彻底的保,由群众选举产生;未土改及反霸不彻底的保,为防止坏人钻入,由政府指定积极分子出席;机关、部队自行推选。第二、三届会议代表,按居住地划分选区,经群众酝酿、协商,召开选民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特邀代表由县人民政府聘请。

历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主要议题,根据各阶段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确定。主要是将中央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地委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在会议上传达贯彻讨论,贯彻讨论,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再到基层执行。

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0年4月10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86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动员各界人民合力贯彻执行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生产备荒三大中心工作和发展工商业及普及教育。

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于1950年7月3日至5日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135人。会议主要内容是继续贯彻生产度荒、减租反霸,选举成立常务委员会和出席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会议用投豆的方式选举常务委员会委员23人,其中主任1人、秘书1人;选举出席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3人,其中农业界2人、文化教育界1人,内有苗族1人。会议共收到各界代表提案59件,这些提案均已当场答复或转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四、五、六次会议,分别于1950年9月、1951年4月、9月、11月召开。主要议题是研究征粮、生产度荒、清匪挤枪、肃特反霸、镇压反革命、社会治安、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宣传婚姻法,恢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项工作。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2年6月1日至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79人,其中妇女代表14人,苗族代表80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生产度荒、检查水利工作、做好“三防”(防虫、防旱、防疫)工作;揭露美帝在朝鲜施行细菌战的罪行,搞好防疫工作;贯彻中央民族政策,加强苗汉团结。会议听取了代县长王聘三、县委书记陈玉楼、公安局长谢晋臣、卫生院长曾仁芳和省立十三中教员黄穆如作的上述有关内容的报告。9月14日至17日二届二次会议议召开,出席代表389人,其中妇女代表67人、苗族代表167人。主要研究秋征、扩大再生产,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52年11月25日至2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55人(内有特邀代表代表3人),其中妇女代表27人,苗族代表90人。会议中心内容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讨论研究乡级建政工作和1953年生产建设计划及土改复查等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区域自治,限期完成建立乡人民政权的决议》、《关于结束土地改革,巩固社会治安的决议》、《关于:发展今冬明春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与其他经济建设事业的决议》与《关于发展文化、教育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决议》4项决议和《乾城县人民政府组织条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条例》与《常务委员会组织条例》3个组织条例及选举办法。用不记名圈选的办法投票选举产生了吉首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及其主席龙志高(苗族),副主席张涛、张歧,常务委员会委员22人;选举石元星(苗族)为吉首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歧、龙志高(苗族)为吉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以及政府委员16人。这标志着干部选拔已开始由任命制向选举制过渡。这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案72件,会后分别交有关部门办理。

此后,1953年3月、9月和1954年2月,又先后召开了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二、三、四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宣布结束土地改革,开展增产节约、爱国丰产运动,搞好秋征,粮食收购工作,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认购国家建设公债,搞好普选等项工作。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政治制度和政权形式民,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履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双重职能,为推进全县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后来建立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今日红色大事记:

http://www.dswxyjy.org.cn/GB/434461/434464/434787/index.html

来源:中国共产党吉首历史

作者: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