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甘泉润城细无声
2017-08-14 12:09:58 字号:

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石家冲水厂取水泵房

苗家通了自来水

1985年狮子庵水厂建成典礼

  红网吉首站8月14日讯(通讯员 曾泽 王奕单)巍巍武陵群山中,山城吉首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其间。顺着山城地下四通八达的管道内流动的自来水,是山城的血脉,给予山城生命能量。

  循着山城吉首自来水的发展足迹,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世纪60年代一步一步走来,犹如生长在崇山峻岭的一棵树,沐着阳光,从幼嫩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1963年,吉首城告别了晨担暮挑饮水方式

  1963年11月22日,一座日产5千吨、管线长约8公里的自来水厂在峒河上游石家冲建成,湘西州府吉首城近万人用上了自来水,从此告别了晨担暮挑的饮水方式。

  1982年,吉首撤县建市,城市人口增长加快,供水需求增大。在中央和省、州政府的关怀下,设计规模为日产2万吨的狮子庵水厂正式破土动工,经过三年建设,1985年6月1日一次性试车成功,正式供水。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城市供水事业迎来新机遇。1989年,狮子庵水厂改造后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基本满足了老城区的供水需求。同年8月,乾州万溶江畔一座日产3万吨的钟家寨水厂开工建设,并于1992年7月31日竣工,为乾州城区发展提供了供水保障。为更合理分配水资源,1993年至1997年,先后完成了城区10公里“南水北调”一、二期工程,实现了吉首和乾州供水管网互通,供水互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吉首市城市供水总公司,吉首供水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步入二十一世纪,吉首城市发展突飞猛进,而此时,历经数十年的城市供水系统,开始出现管网老化、爆管频发、供水跟不上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老城区尤为突出,吉首再次面临供水系统大规模改造的现实。

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钟家寨水厂建设工地

狮子庵水厂扩建v型滤池施工

深夜抢修供水主管,确保管网畅通

  2003年吉首城市供水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这一年,趁吉首老城区改造建设的机遇,对供水管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敷设了总长40公里、覆盖城区15条主要街道的新管道。把原来的小口径铸铁管道、水泥管道换成了各种不同口径的球墨铸铁管道,把一些新居民区的水压水量调整到合理的水平,更进一步完善了配套设施,适应了城市扩容、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后十多年,通过实施“两供两治”供水工程、水厂改造配套管网工程、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新城建设配套管网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供水管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现在建成的DN75以上供水管道有400多公里,建成了吉首和乾州两个互通的大环状供水管网。同时,水厂的改造和提质扩容也没有放松,2000年狮子庵水厂扩建到日产5万吨,2016年狮子庵水厂再次完成提质改造,日供水规模提升至10万吨。为紧跟乾州新区和州府新城发展,钟家寨水厂提质扩容改造工程已经提上了日程,纳入了城乡供水一体化PPP项目。

  如今,吉首城区人口增长到30万人,当年的小水厂,发展成为中二型城市供水企业,下辖两个水厂、日供水能力13万吨,供水范围由当初的吉首老城小小一隅,发展到今天供水范围东到河溪马鞍工业园、西至寨阳乡回光村、南到台儿冲垃圾处理场及湘西经济开发区、北至马颈坳东方红产业园,城区供水普及率达99.8%。基本满足了城市经济建设、市民生活的需要,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打磨

吉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供水管道铺设

水质检测

  水质是城市供水的生命线

  为确保水质合格,吉首市城市供水总公司在对各水厂的设备、生产工艺进行更新、改造,提升安全生产保障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对水质监测能力进行提质改造。目前,水质监测站实验室面积达650m2,有瑞士万通产的883离子色谱仪、美国安捷仑产的GC7890A气相色谱仪、红外测油仪JLBG-125N等先进检测仪器设备。能够对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净水剂材料等四类产品开展检测,水质检测满足了106项水质检测能力要求。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规范检测程序,全面、系统地对每一道制水工艺中的水质提出了具体严格的要求,建立了由水质检测中心、水厂化验室和净化班组三级水质检验保证体系。出厂水、管网水106项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综合合格率99.9%以上,优于国家标准。

  回首山城吉首自来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七十年代的坎坷前行,还是八十年代的奋力拼搏、九十年代的改革创新、新世纪的继往开来,都凝聚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一代代供水人的顽强拼搏与无私奉献。供水人默默无闻的坚守为山城吉首千家万户换来了甘甜的清泉。

来源:吉首新闻网|0

编辑:田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