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矮寨镇:支部引领 党员带动 走出特色致富路
2016-12-21 10:01:37 字号:

timg.jpg

矮寨镇坪朗村

红网吉首站1221日讯(吉首市广播电视台)脱贫工作到哪里推进,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脱贫项目在哪里实施,党员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吉首市矮寨辖22个村,贫困人口7060人,贫困发生率34.5%。怎样脱贫、怎样摘帽、怎样奔小康?镇党委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矮寨镇坪郎村,干净整洁的村庄倒映着青山绿水、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串连着家家户户,2011年之前,人均年收入仅为1000余元,通过以谷韵绿道骨干景点为支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7200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有61户。部分村民先富了起来。

“中央提出了‘两学一做’,我们做合格党员,就是要结合实际带领老百姓致富,现在石清香她们的豆腐产业做的很好,你们党员要挨家挨户再摸底看谁还需要加入合作社。”在每月一次的“两学一做”党课上,坪郎村党支部书记龙南初和党员们探讨的最多的仍然是如何致富。

党支部书记提到的石清香,是村里石氏豆腐坊的老板。祖传的纯手工豆腐制作手艺,到她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前几年村支部号召大家走产业兴村路子,石清香有技术,但是要发展成产业,心里还是没底。“支书就跟我讲,你放心去做,缺资金、缺销路,我们村里和你一起想办法,一起解决。”石氏豆腐坊创始人石清香说道。

timg (2).jpg

timg (4).jpg

豆腐制作

当初心怀忐忑的石清香如今把坪郎豆腐做成了响当当的美食品牌,还通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把豆腐卖到了全国各地。现在,她每年给村里的村民发黄豆种,等黄豆成熟后再以每斤高出市场价5毛到1块的价格回收。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再卖给养殖户喂猪,发展生态养殖业。豆腐循环经济,处处都能产生效益。20多户村民跟着她开始了豆腐规模化经营,2015年全村仅豆腐产业一项,产值就达20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千余元。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磨豆腐和农家乐,一边是铿锵的苗鼓配着精美的苗绣,伴随着精准扶贫的有力发声,党支部向村民给出了郑重承诺:“不让每一户人在脱贫路上掉队”。借助全国文明村镇、苗族鼓舞传习所、苗绣学习研究基地等金字招牌村支部因势利导、当好后盾,引导全村发展起农家乐13家,开办家庭旅馆11家,苗绣5家。建成40亩年产值160余万元的草莓园;建成8亩年产值30万元的提子园;建成35亩年产值18万元的桂花园。

“我们村精准脱贫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和传统民族文化,要把这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坪郎村党支部书记龙南初说道。

“没有精准扶贫,我们这些缺劳力的真的不晓得还要穷好多年。”“现在天天都有人来玩耍,坐到屋里收钱,去年国庆的时候,我屋一餐接待了12桌,我们是越累越高兴。”说起村里的致富情况,村民们脸上满是笑容。

坪郎村只是矮寨镇抓党建促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镇党委坚持脱贫攻坚与党建工作“双推进”,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两学一做”,立足“网格治镇、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文化活镇、小康圆镇”,积极探索出“党建+互联网+网格+脱贫”的工作模式。

矮寨镇党委书记杨帆蓬介绍说:“党建+互联网,用我们的微信公告号、我们的qq群等互联网手段来联系、管理外出党员、流动党员;党建+网格化,则是用网格化的手段,来管理我们的在家党员。让在家党员不脱节,在外党员不掉队。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我们党的基层基础建设,发挥每一个党员在党建引领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最终让每一个群众都脱贫致富。

坪年村党支部书记杨太平为了村里的茶叶项目建设,错过了自家的农田播种时间。他说只要建好茶园,全村就能发展起来。幸福村里来自长沙的湖南兴湘集团驻村工作队长彭跃峰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带领合作社群众套种桃树和辣椒,一住就是两年,汗水洒遍苗寨农家。岩科村依托扶贫政策,走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蔬菜生产路子。阳孟村将原有金秋梨产业做精、做细,做成了品牌。德夯村旅游脱贫,用山水风光换来今天小康生活。2015年,矮寨全镇2169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4.5%下降至23.9%

来源:红网吉首分站|0

编辑:田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